拳法绝技·少林石头拳(力如重锤)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54 点击次数:196
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少派林 深功出巧匠·苦练出真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少林石头拳的起源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魏文帝年间(220-226年),据传由少林寺僧人结合北地武术特点所创。其名称“石头”寓意拳法刚硬如磐石,招式坚精迅猛,既象征拳术的实战威力,亦暗合南京古称“石头城”的地域渊源。此拳最初以北派武术的“矮架”风格著称,动作低沉稳健,攻守兼备,逐渐在北方盛行,尤其在山东、河南一带广为流传。至唐代肃宗时期(756-762年),石头拳随南北文化交流逐渐南传,但因地域差异与传承演变,原初技法在传播过程中有所损益,后人评价其“虽失本真,然攻守之道未改”。石头拳的技法体系以“手、眼、身、腿、步”五法为核心,强调协调统一。手法变化尤为精妙,单掌、双拳、十字掌、魁星拳等招式虚实结合,既可崩劈挑砸,又能化掌为擒;腿法则以单腿、二起腿、飞腿为主,讲究“重如铁,点如钉”的穿透力,配合震脚发力,常能一击制敌。身法上,进退吞吐如潮汐涨落,马档势、前弓后箭势等架势稳如泰山,白鹤掠翅、寒鸡拜佛等虚招又灵动诡谲。眼法更是重中之重,拳谚云“目不及瞬则拳不及变”,交手时目光如电,须臾不离对手动向,以预判攻防之机。历史上,石头拳因实战价值备受推崇。北朝至隋唐时期,其招式简洁刚猛,被列为军中操练项目;宋代以后,逐渐融入民间武术体系,成为少林派代表拳种之一,与罗汉拳、梅花拳齐名。清代中后期,武术家唐殿卿家族将家传石头拳带入嵩山少林寺,分化出“上石头拳”与“下石头拳”两支,并南传至安徽、江苏等地。民国时期,石头拳因《石头拳术秘诀》等典籍的刊行而名声大噪,民间习者日众,合肥、芜湖等地武馆常以“十路弹腿”“曦阳掌”为入门必修。文化内涵上,石头拳承载着“禅武合一”的少林精神。其招式刚猛如金刚怒目,架势沉稳似老僧入定,既讲究“拳打一条线”的直击要害,又暗含“曲直相生”的禅机。例如“寒鸡拜佛”一势,看似以虚招示弱,实则暗藏连续扑击,正合“以退为进”的武学哲理。此外,石头拳的硬功训练如铁砂掌、桩步提气术,亦与少林禅修结合,强调内外兼修。石头,是自然界中最为坚硬之物。而石头拳之所以得名,正是因为其拳法之坚精,堪比石头。拳术名称繁多,石头拳作为少林派矮架拳法的一种,其掌法的坚精妙益,在拳术中堪称一绝。此拳法创始于北方,是习拳者不可不学的经典拳法之一。因此,在编纂拳技诸书时,常以石头拳为开篇。【拳术组成】拳术是由手法、身法、步法、腿法、眼法等各种变化组合而成的。所谓手法,就是用我之掌法,以精巧神速之姿,掩护己身,攻击敌人。而身法、步法等,则是以精巧之姿避敌之攻击,乘敌之疏忽。无论是掌法、拳法,还是腿法,都需攻击精巧,进退得宜。至于眼法,更是拳术中的重中之重。在搏击时,全赖目光注视,以便取精巧之攻击,乘进退之时机。否则,就如同盲人一般,不待敌人攻击,自己已如木偶般任人摆布。因此,古时的拳术名家都强调,手、眼、身、腿、步五法需精巧配合,方能成拳。石头拳的手法包括单掌、双举、十字掌、花手家、单拳、双拳、扑参、十字拳、魁星拳等;腿法有单腿、二起腿、飞腿、提腿等;身法则有进退吞吐;眼法则随拳随掌,凡有运动所向,目光无所不至。种种动作,无不精巧。其架势则有马档势、前弓后箭势、白鹤掠趣、寒鸡拜佛等,举凡拳法中的所有变化,石头拳无不具备。【第一路拳法·详解】1. 预备势站立如松,两足尖在一条直线上,两足尖成八字形,两腿膝挺直,两背掌垂直,全身端正,面目前视(图1)。图片
2. 分手①两背掌成正掌,向前平举伸直(拇指在上),与肩成水平线。同时左足向前一步,面目前视(图2)。图片
②将两臂分向左右平举,成一字形,两掌向前翻转成平掌(掌心向下)。同时右足向前,以左足为轴,向左旋转,右足向前上一步,立下(图3)。图片
③两臂掌由两侧落至腰部,转成仰掌,曲肘向后,两掌紧贴腰部。同时左足向右足靠拢立定(图4)。图片
3. 并理①将右足提高,足尖向下,左足支撑,右腿屈膝向前,面目前视(图5)。图片
②右足用力落地,左足急速提高,仍同右足前项姿势。同时两仰掌微伸向前下方,再向后上方,成一旅转,反掌面向下成平掌,贴置腰部(图6)。图片
③左足用力落地,同时两腿屈膝下蹲。两臂猛向下方垂直按,掌面平式向下,与大腿面约平。身体务必正直,不可前倾。面目仍向前方(图7)。图片
4. 双掌跨左足向左迈一大步,同时身体向左转,左腿弯曲成左弓箭步之势。同时两臂掌向前平举伸直,掌指向上,掌心向前,面目前视(图8)。图片
5. 连步双掌①右腿向左腿前方伸出,足面平,左腿独立(务稳,切不可两侧歪斜)。同时两臂掌(正掌)从左向下旋转至右方平伸,右臂掌伸直右方,左臂曲贴胸部,掌约在右胁下部。身体正直,面目前视(图9)。图片
②右脚在原悬处落下,左足急速跨向前方一大步,两腿仍成左弓箭步势。同时两臂掌从右向上旋转至前平伸,仍如前式双掌姿势(图10)。图片
6. 花手单掌①两臂互成交叉,落至腹部,两掌自然伸直(左臂在内贴腹,右臂在左臂外部)(图11)。图片
②右臂掌由左下方向上旋转至右平举,同时左臂掌由右下方向上旋转至左平举。两臂成一字形,左腿随体转180度向后迈步成左弓步(图12)。图片
③右臂掌由右向下旋转至胸下,左臂掌由左向上旋转至胸下,与右臂掌外两手腕上部互成交叉(两臂旋转须同时)(图13)。图片
④左臂掌胞由右胸上部(两掌约离寸许)向外旋转至右掌下方,将掌成拳(仰拳)紧贴腰部,曲肘向后。同时右臂掌由左胸下部向怀内旋转至左胸上部,再向前平直伸击。两掌姿势仍如前式(图14)。图片
7. 魁星独立①身体半面向左转,同时左臂伸向后方平举,将拳成掌,两臂掌成一字形(图15)。图片
②身体向右转90度,两腿直起。同时右臂掌由前下方随身转至右平举,左臂掌由后向上随身转至左平举,两掌心向上亦成一字形。两目向左平视(图16)。图片
③身体向左转20度成正面,同时右臂掌成拳向上方伸直,拳心贴于耳部。左臂掌成拳(仰拳)收回贴于腰部,肘角向后。右腿亦同时原地立稳,提起左腿,腿面务平,膝角向前,足尖向下,成独立势(图17)。图片
8. 跟步拳①左足落下,与右足并拢(图18)。图片
②右足提高,即用力着地跺脚(跟步),同时两腿下蹲(腿平、体正)。左拳成仰掌(掌心向上)向前下方伸直。右拳亦同时由上向前下方左掌心一击(掌拳相击声与右足跟步跺脚声同时)(图19)。图片
9. 花手勾掌①身体直起,左足退后半步,两腿成交叉步,同时身体向左转成正面。右拳成掌,左掌由右臂内方穿迭在右臂上部,左右掌面向上成仰平掌交叉,两腕贴抱胸部,口向右视(图20)。图片
②右足向右足之右方半步,以足尖点地(足尖膝角向右前方)。同时左掌由胸前向面首上部旋绕至左平举(掌心向前),两臂掌成一字形,目视右方(图21)。图片
③右足再向右半步落实直立,左足随之向左半步,右足尖点地成右虚步。同时左臂掌由左向下旋转至右肋下,曲臂贴胸,反掌心向外,拇指向下,转成反掌(图22)。图片
④后脚落地,右足滑跳,两膝下蹲。右膝向前,左足半面向左,成马步。同时右臂掌在右方作一旋转,两手下向外曲肘曲掌成鹰爪,掌背向上,拇指五指向下垂,手与胯平(图23)。图片
10. 马档一字掌①将左足向左半步,落实,两腿成马步势。同时右臂勾掌伸直向前向右平拂,左臂向左侧成立掌,曲臂贴于左臂外部,面目向左注视,身体正直(图24)。图片
②将左右两臂由胸前向左右平分伸直,与肩水平成一字形(图25)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